‌·

CBA、中超均现“争议哨”,应健全调解渠道让比赛更公平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8月17日        版次:GA02    作者:综合

  短评

比赛的主角是球员,但在最近的CBA、中超赛场,裁判屡屡成为主角。CBA总决赛于8月15日晚结束,这本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不料裁判有些抢戏,赛后更是被骂上热搜。比赛出现多次争议判罚,有球迷甚至认为是裁判决定了比赛的胜负。

中超裁判最近也是“压力山大”。在最近进行的一场联赛中,山东鲁能与深圳佳兆业的比赛也出现了多次争议判罚。赛后,深足表示已向足协提起申诉,而这已是中超开赛以来第三个针对裁判争议判罚明确提出申诉的俱乐部。此前,曾有大连人和上海申花就判罚提出申诉。

篮球和足球都出现判罚争议,客观地说,外界争议除了业务探讨之外,还有情绪因素在起作用。比如此次CBA总决赛,虽然裁判被骂上了热搜,但不少评论员、裁判员群体赛后基本都认可判罚,出现一两次误判也可以理解,有球迷说裁判决定了比赛,显然偏离了客观事实。在总决赛这样的重大比赛中,裁判的表现都容易放大,可要说裁判决定了比赛,下这样的结论恐怕有失公允。

退一步说,判罚出现争议很正常,关键是要有化解争议的调解渠道。CBA为争议判罚设置了挑战规则,在比赛期间,如果主教练认为判罚有问题就可以发起挑战(当然,挑战不成功就要减少一次挑战方的暂停机会)。而且赛后还有裁判报告,球队可以就判罚提出申诉,申诉成功不会改变比赛结果,但可能取消相应的判罚,比如严重的违体犯规,如果判罚错误,可以取消计入累积处罚,从而避免球员被禁赛。

相对篮球,足球领域的争议判罚更值得重视。中超复赛之前中国足协就向各俱乐部重申,发生在本赛季中超赛场上的裁判判罚即便出现争议,俱乐部赛后也不得对“最终判罚”提出抗议。

然而,面对裁判的不公判罚,近期中超闹起了一阵申诉风潮。因为有“场上判罚为最终判罚”这样的规定在前,这些申诉都是不会予以受理的,球队只是借申诉来表明态度而已,甚至可以说,纯粹是为了发泄怨气,通过舆论施压。

中国足协的上述规定,可能主要是为了维护裁判权威。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中超都是本土裁判执法,难度不低,压力不小。但面对争议判罚,如果没有设置调解渠道,结果只会让外界对裁判积怨越来越深,权威反而越来越弱。去年裁判傅明因为争议判罚遭遇外界质疑,对其批评可谓一波接一波,甚至出现针对其论文、个人背景的种种猜测,阴谋论接连不断。在舆论压力之下中国足协才做出回应,此次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说它影响中国足球形象并不为过。

足球比赛由于其特殊性,按照惯例固然不会因为出现争议判罚而改变比赛结果,但对于有的错误判罚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是很常见的,比如裁判出示红黄牌,如果赛后被证实为错误判罚是可以取消这类处罚的。中国足协需要通过常规的调解渠道来减缓舆论压力,而不是一味在内部来解决问题。争议是比赛的一部分,可何种争议是在可容忍范围内,何种错误又该竭力弥补,必须要分得清。

针对争议判罚,中国足协也曾有开说明会的案例,甚至出现认定误判的情况。出现问题马上进行研讨和说明,是一件好事,这样的做法应该成为常态,而不应该等舆论发酵后才被动为之。提高裁判业务素养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但规则的建设完全可以走得快一点。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