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翻译的书里误译多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7月26日        版次:GA15    作者:乔纳森

《你耳朵里有鱼吗?》,(美)大卫·贝洛斯著,韩阳译,商务印书馆2020年4月版,48.00元。

  □ 乔纳森

《你耳朵里有鱼吗?》是一本谈翻译问题的书,作者大卫·贝洛斯(David Bellos)是从事法国文学英译的有名译者。英文原著出版于2011年,2019年3月台湾出版了陈荣彬、洪世民合译的繁体中文译本,题为《你的耳朵里是鱼吗?》,今年4月商务印书馆又推出了简体中文译本。近几十年来,“翻译研究”类的著作层出不穷,贝洛斯这部书,不以理论探讨见长,它的好处是举了非常多有意思的实例,把翻译领域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多少触及到了,能启发读者展开自己的思考。不过,要说明的是,贝洛斯对东方语言显然所知甚少,书中涉及汉语、日语的论断往往偏颇浅薄,流于道听途说,读者应谨慎对待。

既然它属于“翻译研究”类著作,读者自然期望译本由专业出色的译者翻译,最理想的情况,恐怕是由兼通英、法两种语言的译者来译,毕竟贝洛斯本人最擅长的领域就在法译英方面。可惜的是,商务版中译本总体质量一般,不少地方几乎可以说是译得相当糟糕。中译者在法语方面毫无修养,破绽百出,文化领域的相关常识也非常匮乏,误解、误译之处,常让人啼笑皆非。此外也偶有漏译的情况发生。下面主要列举商务版中译本中一些最荒唐的、把原文意思误解最厉害的例子,裨读者识其大略。

《你耳朵里有鱼吗?》中译本中的误译,多数很容易识别出来。为什么呢?因为你一读到那里,就觉得不对劲:太不合常理了,甚至与常识相悖。实际上,无须怀疑,那不是作者的错,完全是译者胡乱翻译的结果。

比如,这样一个句子:“英语广泛传播的结果之一是,现在世界上使用英语交流和写作的人,都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第18页)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难道英美本土的人都不用英语交流和写作了?且看原文:One result of the spread of English is that most of the English now spoken and written in the world comes from people who do not possess it natively……意思其实是:英语传播的一个结果就是,当今世界上讲出来的英语、写出来的英文,多数都出自并非以英语为母语的人。

再比如,这样一个句子“字词的语言意义无关紧要,但一句话说出口时,表达的只是部分内容。”(第102页)前半句明显不合常理:无论什么时候,字词的语言意义也不会无关紧要啊。且看原文:The linguistic meaning of the words uttered is not irrelevant,but it’s only a fragment of all that’s going on when something is uttered.这句的意思是说:说出来的词语在语言学上的意义并非无关紧要,不过这种意义只是话语传达出的全部事实的一个片段而已。

还有一些时候,译者将句子的意思完全搞反了,把“是”弄成“否”,把“否”弄成“是”。比如作者讲17世纪有一部伪书,叫《葡萄牙修女的情书》,号称是从葡萄牙文译成法文的,著名诗人莱纳·玛利亚·里尔克曾译过它的一个德文版本,“而莱纳从头至尾一直认为自己是被骗了”(第53页)。后面这句的原文为:……who never even suspected that he had been taken for a ride.意思是:里尔克压根就没怀疑过他是被人耍了。跟译者翻的恰恰相反。

再比如,作者讲16世纪的法文译者,“当时的翻译人员使用法语时,总会夹杂很多意大利语词汇和短语表达,因为译者认为读者不需要也没必要认识自己引入的这些单词和短语。”(第77页)后半句的原文为:because they felt that their readers either did or really should know the words and phrases they imported.这是说:因为译者觉得读者要么已经认得、要么真的应该认得那些他们引入的词汇和短语。也是跟译者翻的相反的意思。

还有一些稍微学过点英语的读者都能读懂的句子,译者都译得面目全非。比如:“诸如此类格言谚语不一定真实,也不一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第48页)原文为:Adages of this sort don’t have to be true to be useful.意思其实是说:此类格言谚语,不必非得千真万确才能派上用场。作者认为,像“恶有恶报”之类的话,在现实生活中不见得百分之百正确,但这不妨碍人们照样爱说这样的话。

中译者欠缺社会文化常识,致使书中人名译错者甚多,如瑞恰慈(I. A. Richards)译为“理查德”(第20页)、博尔赫斯(Borges)译为“博尔斯”(第40页)、莎拉·佩林(Sarah Palin)译为“巴林”(第108页)、科斯的菲勒塔斯(Philitas of Cos)译为“菲勒塔斯军团”(第137页)、罗贝尔(Robert,法国词典编撰者)译为“罗伯特”(第140页)等等。有些词义的判断涉及文化背景知识,例如法国18世纪的《危险的关系》是一部书信体小说,所以相应的“letters”一词要译为“书信”,而译者懵然无知,把它译成了“字母”。此类例子尚多,不烦再举。

总之,商务版《你耳朵里有鱼吗?》是一个令人失望的译本,考虑到书的主题就是翻译,在这种失望之上便增添了一抹尴尬的色彩。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