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南都记者探访家书召唤游子返乡背后的江西小镇

四千多青壮年赶回家乡抗洪 有人从广深回到江西小镇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7月15日        版次:GA13    作者:黄驰波

5000袋水泥,250000斤沙土,23.5米高防洪子坝。这是第102哨所的江洲镇蔡洲村35名村民一天的劳动成果。他们垒起的沙袋,在江洲岛北岸筑起了一道严密的“防洪墙”。日前,江西省九江市江洲镇因一封号召游子返乡抗洪的家书,在网上引发关注。据江洲镇政府统计,号召书发出后,截至7月13日,从各地赶回的青壮年多达4100人。不少人从广州、深圳、南昌、九江等地赶回,搭乘唯一的交通工具轮渡上岛,回到暌违多时的家乡抗洪。

游子

7月13日清晨,不到6时,脑中盘旋着“水位超过警戒线22米”念头,蔡锦涛翻身而起,骑着摩托从九江家中出来,去赶最早一班轮渡。

几乎与此同时,蔡锦涛的姨夫程金保从吉安到九江的火车上刚下来。暴雨使这趟原本6小时的车程,硬生生走了14小时。程金保一晚没睡,经历过1998年抗洪的他接到通知,要回到江洲镇蔡洲村,协助老乡们抗洪。

徐徐江风伴着朝霞,骑行的路途有40分钟之久。蔡锦涛到了九江郊区的江新洲渡口,码头此时已候着不少人。同样等待过江的,还有41岁的同村人吴锦梁和他的表弟汪凯,二人浓眉大眼,分别在九江配送蔬菜和做理发师。返乡村民中,还有1998年曾在齐齐哈尔参加抗洪的退伍老兵蔡锦详,他驾车从共青城赶回,“担心高速堵车,我早上4点半出的门。”

他们都是祖籍在江洲郑蔡洲村的村民,近十几年陆续外出务工,因为一封特殊的“家书”齐齐聚集在码头。6时刚过,最早一班汽渡船开出。

几天前,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通过多个网络平台,发布了《江洲告游子书》,以书信形式呼吁游子返乡抗洪保卫家园,这封信随后在网上引发关注。

蔡锦涛家的老宅在江洲镇,但除了过年,定居九江的蔡家人已鲜少回来长住,吴锦梁和汪凯家也与此相似。“村里基本年轻的劳动力现在都在外”,成了当地人的共识。

“类似的公开信其实年年都会发,现在每年只要水位超过22米的警戒线都发。”吴锦梁说,即使村里不发告知书,看到水位漫过警戒线的消息,他也打算赶回,“我是江洲人,在这里长大。老家抚育了我,现在它有难,我肯定要回来,这是义不容辞的。”

实际上,据江洲镇政府的初步统计,告知书发出后,截至7月13日,连日来从各地赶回江洲镇的青壮年多达4100人。他们不少人从广州、深圳、南昌、九江等地赶回,搭乘唯一的交通工具轮渡上岛。

洪水

江洲镇占地108平方公里,四面环水,沿江堤岸长达37公里,管辖20余个自然村。在90后蔡锦涛的记忆中,对洪水的最初概念来自他5岁那年发生的特大洪水,“水一点一点漫过来,家里一楼被淹了,我们后来在地势较高的邻居家住了一个多月。”

据长江委水文局7月12日消息,长江洪峰将在2至3天内抵达九江,届时水位将在23.00米。成长于斯,村民大多熟谙水性。洪水来临前,镇上与往常相比没太大异常。

按照每条村负责沿江一段堤岸的责任划分,程金保所在的蔡洲村负责编号为102的哨所及周边两个哨所,负责为一段长约500米的堤岸筑坝。

编织袋等工具一早运到哨所附近,35名蔡洲村村民开始在102哨所旁采用沙袋垒子坝的方式,加固堤坝。

吴锦梁在垒起的麻袋上逐步走过,用脚压实沙袋。他往江边一侧望去,20米外的树木阻挡了来自长江风浪的冲击,但河流在此时已没过树桩,树叶耷在水中,水位达到了22.77米,地势低洼处,江水渗进堤岸,装沙、垒起的动作在重复、加快。

年长一些的程金保,忙着指挥几位村民将垒起的沙袋用塑料布紧紧盖好,远远望去,堤岸旁垒起了一道红蓝白交接的“防洪墙”。他嗓子发哑,白衬衣出现褶皱,看到抗洪告知书后,程金保匆忙出发,返乡的路却颇为曲折:火车晚点,到了九江站,他打车直奔码头,随后坐船回到岛上,最后好不容易找来了一辆三轮车骑回岸边。

数百米外,驻浔空军部队的战士也正用沙袋加固沿江堤坝。据现场负责人介绍,该部队100余名官兵于7月11日接到通知连夜驰援江洲,“我们需要再用沙袋垒起60厘米左右的子坝,垒到23.5米的警戒水位。”

午间时分,有村民带来了自家地里的西瓜,分给大家解暑。劳作间隙,村民们用家乡话闲聊。蔡锦涛的脸庞和脖子被晒得通红,他笑称“打工都没干过这么多体力活”,但称如果不是防汛,他没法这么快再次见到姨夫和其他乡亲。

等待

与蔡锦涛等90后不同,年长一代的江洲人,对家乡有着更复杂的情感。

7月13日,这一天乘坐轮渡从九江市区到江洲镇的,还有不少此前撤出的村民,因为不放心家中回来看看。45岁的家庭妇女罗姨在此之列,她把婆婆和孩子转移到市区后,“总觉得不放心”,决定这天一早回家来看看,“顺便把厨房的东西搬到二楼。”

在沿江堤岸外,在此前数日的暴雨冲击下,部分农田出现被浸痕迹,田里的玉米、西瓜受灾,一些村民正在地里抢收玉米。

250000斤沙土,5000袋水泥,23.5米。这是蔡锦涛和江洲镇蔡洲村村民一天垒起的沙袋数量。堤坝在逐渐加高,长江水流被挡在堤坝外。

吴锦梁偶尔发愁,镇上现在已经是老人留守,等他老了,江洲没有年轻人在此,洪水再来了怎么办?后来他想:“岛上2018年重新修建的哨所,加上去年镇上浇筑水泥加固了北边堤坝,再加上外侧的防护林缓冲浪潮冲击。”他宽慰自己,“现在要比原来坚固多了,技术可以帮助改善这一切。”

傍晚6时,顺利垒起子坝后,程金保和几位村民准备留在哨所值夜,哨所的白炽灯亮起。因为老宅无法住人,蔡锦涛准备骑着摩托车返回市区,岛上往返九江市区的最后一班轮渡在18时30分。他熟练地骑行在儿时曾无数次穿过的村路,两边是青色的棉花田和大片的玉米田地,晚霞印在天边。

再次等待轮渡期间,蔡锦涛拿起手机,回复家人关于岛上情况的问询。一旁的同村人在嘱咐留守在村的母亲注意安全,吴锦梁和表弟共乘一辆摩托离开,他们约定好,还要继续回来值守,直到汛期过去。

  链接

南昌新建也号召在外青壮年返乡抗洪

继江西九江江洲镇政府发出公开信号召在外乡亲回乡抗洪后,7月13日,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公开信,号召“父老乡亲和在外奋斗的乡梓们投入到抗洪抢险的第一线”。7月14日,新建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已有人致电防汛抗旱指挥部咨询相关事宜,目前报名数据正在收集汇总中。据了解,7月份以来,新建区发生连续强降雨,水位快速上涨,导致多地水位接近堤顶,直接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新建发布消息,7月10日下午,新建区联圩镇五星圩达到21.91米,超出圩堤设计保证水位0.03米,随着水位持续上涨,加上长时间被水浸泡、冲刷,圩堤出现多处险情。截至7月11日24时,联圩镇五星圩完成转移群众900余人。

此外,7月12日,新建区连发三道紧急通知,经新建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研究,要求大塘坪乡、南矶乡、联圩镇做好堤内人员转移和安置工作。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陈伟斌

采写:南都记者 黄驰波 林子沛 吴佳灵 詹晨枫 实习生 郭美婷

摄影:南都记者 黎湛均 见习记者 杨峰

发自江西九江 江西鄱阳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