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公经费大幅压缩,政府过紧日子会有良好效应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6月12日        版次:GA02    作者:南都社论

6月11日,财政部公布的部门预算显示,2020年“三公”经费预算压缩超过55%。

数据显示,财政部2020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为2446.61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361.46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972.07万元,公务接待费113.08万元。2020年“三公”经费预算比2019年减少3003.87万元,压缩55.11%。财政部解释,主要原因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过紧日子的有关要求,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大力压减因公出国(境)任务、公务用车费用和公务接待费支出。

在刚刚落幕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针对政府财政支出问题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李克强后来又在记者会上特别强调,各级政府都要过紧日子,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干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事。

其实这远非总理第一次强调政府过“紧日子”的重要性,早在2016年,李克强就曾经说过,“要让企业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但今年全国两会上总理的这一番表态却被舆论认为意义非同寻常。

自疫情暴发以来,以疫情防控为中心,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财税保障政策,有力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当前中国的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成果,但疫情冲击世界经济的势头至今还没有转弱,中国经济也很难完全避免其消极影响。此种情势之下,各级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一样也在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一方面,疫情冲击经济,财政增收的渠道在变窄,财政部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133亿元,同比下降14.5%。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522亿元,同比下降17.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33611亿元,同比下降11.5%。全国税收收入53081亿元,同比下降16.7%;另一方面,无论是投资拉动经济,还是保就业、保民生和帮扶中小微企业走出困境,需要花钱的地方不降反增,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今年无疑在加大。

这种背景下,各界普遍预测今年的政府预算肯定要压缩。但是当财政部现在透露,相较去年,今年“三公”经费预算压缩55.11%的时候,还是有不少网友为之惊讶,因为这样的压缩幅度前所未有,几乎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

毫无疑问,这样大的压缩幅度,充分显示了中央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的决心。而从“三公”经费着手大幅削减预算,既响应了公众多年来的期待,也符合财政支出的实际。经过这一次大幅压缩,省下来的一大笔钱相信会用在更多急需的地方。

长期以来,向三公预算“动刀”被公认为最难。现在,最难的三公预算都能够大刀阔斧地进行压缩,那么再进一步,全面审视现有的财政支出结构并及时给予优化,通过除弊去冗严控所有行政成本,使行政支出的整体预算规模得到下降,确保预算的每一分钱都能如总理所说用在“刀刃”上,自然是顺理成章之举。

在为大幅压缩三公预算叫好的同时,也有一些担忧的声音:压缩了三公预算,在个别部门那里,会不会利用行政权力将相关的支出向企业等进行“转嫁”?更重要的是,政府是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现在三公经费压缩得如此厉害,会不会影响公职人员服务的效率?

应该说,上述担忧并非全无道理。过去公车改革,有的机关就以“借”的名义占有企业等社会车辆,审计署还曾经在审计报告中透露,一些部门长期向所属下级单位或有关企业转嫁会议及出国费用。

看来,在三公经费大幅压缩之后,重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不能允许出现“转嫁”支出的行为,二是必须确保政府提供的服务“不打折”。而要做到这两点,关键在于监督到位、制裁有力。

只有政府带头节俭,节约型社会才能建立,也只有政府厉行节约,才能省下更多的钱注入民生福祉,实现节用裕民。期待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产生诸多良好效应。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