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刘洪才:

对蓄意抹黑中国行为要用事实坚决反击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5月24日        版次:GA07    作者:马嘉璐

人物名片 刘洪才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联部原副部长。

  热点 连线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化。如何应对国际形势变化?疫情对中日韩外交关系有何影响?民间外交如何助力抗疫合作?近日,南都专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联部原副部长刘洪才,对以上问题作了剖析。

刘洪才认为,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更为严峻复杂,且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对蓄意政治污名化、抹黑中国的言行,要用中国战胜疫情的事实针锋相对,坚决反击。他强调,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发展才是硬道理”。言及中日韩外交关系,刘洪才提到,“着眼疫情后,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扩大民间交往,增进理解和信任,为带动和促进国家关系发展发挥助推作用。”

在疫情期间,民间外交在推动国际合作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洪才告诉南都,今年两会他将就鼓励社会组织更加积极“走出去”提出相关提案。“后疫情时代,我们要积极开展民间外交,推动更多国内相关领域社会组织‘走出去’。”刘洪才说。

谈政协对外交往 接触广泛,形式多样

南都: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在对外交往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刘洪才:全国政协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切实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全局。一年来,全国政协共组织出访团组36批次,接待来访17批次,在华举办国际性会议4场。

汪洋主席对埃及、阿曼、老挝三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在国内会见20多个国家的外宾。通过对外交往增进了相互理解与友谊,为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积极努力与贡献。

我感到全国政协的对外交往,接触广泛,形式多样,交流深入,确实是国家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谈国际形势 对抹黑中国的言行,我们要坚决反击

南都: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形势带来什么变化?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

刘洪才: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波及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确诊病例超500万例,夺走了30多万人的宝贵生命。疫情仍在持续,危害进一度扩大,人类正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它不仅对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也对世界经济造成极大冲击,并将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一轮变化和震动,它对世界各国都是一场综合能力的“大考”:能否切实维护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能否维护本国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能否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克时艰,最终战胜新冠疫情?能否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5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既讲述了疫情防控的中国行动,也表明了加强国际合作的中国态度,还公布了从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出发,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实实在在支持和援助的中国措施。

南都:疫情以来,外国部分政客发出一些污名化、抹黑中国的言论。对此,你怎么看?

刘洪才:中国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受害者”,中国也是疫情暴发初期接受多国民众、社会组织和政府无私援助的“接受者”;同时,中国又是支持国际社会抗疫防控的“援助者”。

中国党和政府采取果断措施,经过艰苦卓绝努力,付出巨大代价,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正在有序地复工复产复学。而一些西方国家政客罔顾中国抗疫防控的客观事实,自己应对疫情防控不力,却急于“甩锅”中国,抹黑中国,甚至还要追究中国“责任”,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

对蓄意政治污名化、抹黑中国的言行,我们要针锋相对,坚决反击。同时,最为重要的是以我们自己战胜疫情的事实,积极推动和参与国际合作的事实,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力所能及无私援助的事实,全面复工复产复学、恢复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事实,以正视听,回击别有用心势力对我国的“攻击”,消除国际社会一些民众的误解。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所指出的,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的最有力武器,是各国人民合作抗疫的人间正道。

谈中日韩关系 眼下的困难,只是暂时的

南都:新冠肺炎疫情给持续改善的中日关系会带来什么影响?你认为应该如何巩固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

刘洪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日两国患难与共,守望相助,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双方在抗疫方面一直在加强沟通与合作,这对于促进中日两国民众的友好感情,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疫情打乱了中日双方一些既定双边交往安排,两国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也受到严重影响。但是,我们应看到,疫情终究要过去,眼下的困难是暂时的。

针对疫情对中日关系带来的新挑战,两国政府、政党要大力支持两国经济界继续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创造条件恢复经贸往来,并共同为抗疫期间乃至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积极支持两国民众共同跨越疫情带来的交流障碍,进一步巩固两国关系改善发展势头,推动新时代中日关系迈上新台阶。

南都:疫情期间中日韩互动频繁,有观点认为,可藉此推进三国自贸区的谈判。你怎么看?

刘洪才: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日韩三国守望相助,加强合作、共渡难关是必然选择。

正如三国外长、卫生部长在先后举行的视频会议所达成的共识一样,加强联防联控、政策协调和交流合作,为维护地区和全球卫生安全做出贡献。

同时,有序恢复经贸合作,开设“快捷通道”,采取特殊政策,努力维护和保障三国经贸往来和全球及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为恢复和促进地区及全球经济不断做出更大贡献。

谈民间外交 鼓励社会组织积极“走出去”

南都:你作为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能否介绍一下中国民间外交及中国社会组织在此次抗疫防控国际合作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刘洪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发挥专长、互相配合、积极探索,为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社会组织同企业密切合作,向国外捐助了大量抗疫资金和防护用品、医疗设备、检测试剂等抗疫物资。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和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等中国社会组织发起的“丝路一家亲”民间抗疫共同行动得到国内社会组织的积极响应。

截至5月上旬,国内共有40多家社会组织、企业和民间机构在该行动框架下,实施近60个国际抗疫合作项目,向50多个国家提供了抗疫援助。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社会组织开展和计划开展的对外援助项目覆盖了全球100多个国家。

南都:后疫情时代,你认为还应该如何推动民间外交发展?

刘洪才:我担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一直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民间外交和社会组织的国际交流活动。此次,打算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就鼓励社会组织更加积极“走出去”提出相关提案。

后疫情时代,我们要积极开展民间外交,推动更多国内相关领域社会组织“走出去”。特别是鼓励他们与在海外投资的企业进行有效的合作,在周边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民生公益项目,积极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社会民意基础。

  声  音

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一轮变化和震动,它对世界各国都是一场综合能力的“大考”。

南都记者 马嘉璐

实习生 梁晴 发自北京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