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韶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世平:

当跨界扶贫遇上“南亩茶谷”“输血”变“造血”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5月24日        版次:GA12    作者:莫郅骅

“南亩茶谷”茶叶种植基地。

2020年春节刚过,得知南雄市南亩镇防疫物资紧缺,全国人大代表,宝武集团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韶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世平紧急动员并组织捐赠了4500斤大米、400斤食用油、600个口罩、50件雨衣、50双雨鞋等急需的防疫物资,为当地疫情防控提供后勤保障。

随后,李世平第一时间派驻扶贫干部奋战在南亩镇樟屋村的抗疫一线,配合当地村委做好疫情防控和村民引导工作,协助开展春耕。这里是李世平所领导的韶钢对口帮扶了4年的贫困村,2019年底实现脱贫出列,仍不由让他时时牵挂。

今年是韶钢帮扶南亩镇樟屋村驻村工作队入村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作为韶钢的“一把手”,李世平在带领干部员工搞好企业生产的同时,打好对口帮扶的“组合拳”。“作为一个企业领导,尤其是一位党员,我们要在脱贫攻坚上做出贡献,”眼见村中产业发展、村容变化、村民精神面貌转好,“跨界”扶贫的李世平很受鼓舞,“大家都有对农村的依恋,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潜力是相当大的。”

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因人因户施策精准扶助

南雄市南亩镇樟屋村是广东省确定的新时期精准扶贫相对贫困村,村中有9个自然村小组,488户1812人,贫困户41户121人。2015年,村民人年均收入6800元,贫困户人均年收入3172元。受地域、资金等因素制约,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黄烟、水稻和外出务工。

从2016年开始,韶钢成为对口帮扶樟屋村的企业,与钢铁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李世平开启了“跨界”扶贫之路。“我们从整体策划入手,选派优秀干部进村工作,”李世平告诉南都记者,韶钢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精准扶贫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进村入户了解帮扶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自己亲任组长。

李世平擅长人才管理,对扶贫驻村干部的选择,有自己的一套标准。“首先要有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扶贫的理解,其次要具备一些管理经验,还要有沟通能力、指挥能力。”

2016年5月13日,韶钢南雄樟屋村驻村工作队正式入村工作,并对全村贫困户逐一入户调查核实。根据樟屋村的自然、地理条件,驻村工作队制定了三年帮扶总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按照“帮扶到户、责任到人”和“一对一”精准对接的要求,实现21名干部对41户贫困户的“结对帮扶”,做到因人因户施策、精准扶助。

“一方面要学习政府的运作方式、掌握农村工作技巧、推动农村脱贫致富,另一方面要把宝武和韶钢的先进管理、优秀文化带入农村,提升农村管理水平。”这是李世平对驻村干部的殷切期望。

扶贫从“输血型”变“造血型”

让农特产品生产与消费相融合

从南亩镇出发,驱车3公里,有一个名为“南亩茶谷”的茶叶种植基地,韶钢经过认真摸底考察后,决定捐赠樟屋村100万元投资该茶叶种植项目。

“当地有种植茶叶的历史,通过投资茶园让整个村拥有固定的收益,”李世平说,这是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扶”起来的基础。南都记者了解到,该种植项目可吸纳17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从事茶叶种植生产,每年可为樟屋村增加8.5万元集体收入。

但李世平的眼光是长远的,“我们还要在基本确保贫困户脱贫的基础上,将扶贫从‘输血型’变成‘造血型’。”

基于此,韶钢又出资40万元帮扶樟屋村委会,投资了“福建省福安市金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樟屋村建设10亩良种茶叶育苗基地项目。“从种茶到苗圃育苗,这是一个产业复制,形成产业链”,李世平称,这可以每年为樟屋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元,并安排20名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到基地从事农业生产。

不仅如此,李世平提议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生产,樟屋村遂以种植大户和村干部成立“南雄市南亩镇樟屋益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17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为社员;又以“养殖基地+农户”的合作养殖模式,帮扶了32户有意愿养殖的农户,每户发放鸡苗开展五黑鸡养殖,组织五黑鸡养殖技术培训,农户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养育的鸡苗每天都有产蛋量,户年收益达到5000元以上。

农产品产出了,李世平又将其链接上“消费扶贫”。韶钢联合南亩镇、云南省广南县、青海省海南州三地扶贫点,在企业里举办农特产品展销会,员工可直接购买到来自扶贫点的农特产品,并依托韶钢社区员工的消费优势,将这些产品销往韶钢社区,增加产品销量与农户收入。“将产品和消费纳入正规渠道,使生产与消费相融合,这样的结构才能确保贫困户不返贫。”李世平说。

村民危房换新装

生产生活环境大变样

樟屋村的李君群家庭和刘善兰家庭是李世平个人结对帮扶的贫困户。“韶钢21位参与扶贫的干部按每人两户分配对接帮扶家庭,最困难的分配给了李书记。”韶钢招待所副经理、樟屋村驻村第一书记吴建辉透露,李君群的妻子长期患病,母亲年迈体弱多病,两个女儿尚在上学,生活的困境与压力让他整天借酒浇愁;刘善兰夫妇也年迈多病,儿子2000年因肝病去世,儿媳改嫁,孙女在韶关读大学,依靠亲友资助。

5月14日,南都记者来到樟屋村,李君群的家早已换了模样。“以前住的是土坯房,现在是红砖房”,李君群的大女儿指着厅堂里刷白的墙说,又开心地笑。同样,刘善兰的家也“改头换面”,客厅敞亮干净,添置了彩电、沙发等家具,孙女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四年的结对帮扶以来,李世平八次登门造访,每一次李君群家庭的境况都有好转,家居环境逐渐改善,农作物的产量大大提高,大女儿如愿就读韶关技师学院幼师专业,小女儿也继续着学业,患病的妻子经过专科医院治疗康复出院。而根据刘善兰家庭的实际情况,李世平从产业发展帮扶、教育文化帮扶、医疗保障帮扶、社会保障帮扶等方面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让刘善兰一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2019年达到近15000元,于2018年实现脱贫。

为了增强樟屋村村民、贫困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李世平要求驻村扶贫干部利用好企业扶贫资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路灯亮了,村道硬化了,农田水利畅通了,公共服务中心和五小运动广场建起来了,李世平感叹,“中央提出打好脱贫攻坚战,只要咬紧目标不放松,通过各方努力,是能让老百姓脱贫过上好日子的。”

韶钢的很多管理者、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来自农村,对农村有依恋,对农村的发展改善有很深刻的认识。扶贫本质上是没有“跨界”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潜力相当大,我们要使脱贫成果持久、使农村真正地成为人人向往的新地方。

——全国人大代表,韶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世平

统筹:南都记者 吴璇 江英

汪建华 李冠祺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实习生 刘钰滢

摄影:南都记者 徐杰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