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BD中轴线有型“店小二”服务暖心

汕尾通过“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5月03日        版次:GA08    作者:魏凯

↑4月27日,汕尾市品清湖夜景。 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通常来说,一个城市的景观就是自身营商环境的最佳展示。凡是现代大气的地方往往商业繁荣秩序井然。

以此观照汕尾,无论是不断攀升的天际线还是日渐成型的中央商务区,都印证了这座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汕尾因为主城区不大、功能不强而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靠的是优美的自然环境打天下,而最近几年随着城市景观的逐渐成型,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汕尾已经呼之欲出,成为城市对外展示的最佳载体。

山海湖城、红色圣地、活力湾区,这三个目标是目前汕尾为自身描绘的空间蓝图。朝着这一目标,市委市政府正在编制新一轮的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让汕尾的每一寸土地都有规可循,厚植高质量发展基因。

除了硬环境变得更好之外,软环境也没放松。通过一个多月前开展的“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汕尾正在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打造数字政务和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对企业提供“店小二”式的贴身服务。

如今在品清湖边的海边栈道上,每当夜幕降临城市的霓虹亮起,光彩倒影入流动的湖面,远处市区高楼林立车流不息,一种置身国际化都市的感觉扑面而来。汕尾再也不是普通人刻板印象中偏于一隅的老区,而是一座生机勃勃、充满了生机的滨海都市。

城市环境

羽翼渐丰的中央商务区塑造汕尾新环境

由于中心城区建设时间短、经济重心在周边县市,汕尾主城区过去一直都没能成为带领全市发展的核心,“首位度”不高。而2013年厦深高铁的开通给城区送来了一个高铁枢纽汕尾站,城区由此得到一个功能提升的契机,高铁站成为汕尾激活自己CBD的触媒。

2014年3月,省政府正式批复了《汕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整个汕尾城区被划入汕尾新区,而中央商务区则被选为汕尾新区的起步区,赋予带领城区扩容提质的龙头作用。

在这份规划里,以汕尾站为起点设计了一条城市中轴线,围绕中轴线周边的6平方公里被划成中央商务区起步区,发展功能定位是高端商务贸易,拟定的建设项目包括国际商贸物流城、家具广场、会展中心等建设,还提出要打造一批城市综合体。

此外,为了在这条中轴线上打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这份规划还在该区域内布置了中国(汕尾)民间文化艺术馆、市科技馆、青少年宫、滨水文化广场等大型文化设施,使其成为汕尾市新的城市中心。

如今6年过去,在这份规划的指引下,汕尾的CBD起步区已经羽翼渐丰。在这个围绕中轴线展开的CBD里,不仅有汕尾最好的医院,最漂亮的广场、最多的公共文化建筑、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还有汕尾不断长高的天际线。

近日南都记者在汕尾站附近采访时,站在车站二层平台上向南望去,周边已经建起了不少现代化的高楼,大都汇广场、万升广场、农商行大厦、汕尾万象天地等一批城市地标已经矗立起来,由深圳出资16亿援建的现代化三甲医院深汕中心医院也在其中,视线远处的几处空地也被围蔽起来变成工地,即将动工建设。而在汕尾站的东北侧,一个利用厦深高铁货运功能打造的国际商贸物流城也在逐步推进,未来汕尾和大湾区城市的物流配送也将大为提速。

在目前正在编制的新一轮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汕尾CBD依然占据了重要位置。可以预见,随着城市中轴线功能的日益完善,而这里也将成为汕尾全新的城市景观和城市形象。

交通环境

高铁带汕尾进入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汕尾位于大湾区和粤东潮汕地区中间,是珠三角东进的必经之地,离香港也仅80海里。不过长期以来交通环境的不足并没有把区位优势兑换成发展动力。1988年建市以来,汕尾对外交通长期依靠“三个一”:一个五千吨级码头,一段双向四车道的深汕高速,一段广汕公路,这种局面直到2013年厦深高铁的开通才得到改变,汕尾也因此进入高铁时代。

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环境的改变对于后续汕尾的腾飞极为重要,而广东省也通过“一核一带一区”的发展战略给汕尾送来了新“三个一”:一条广汕高铁、一条深汕高铁、一条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此外,一批完善汕尾对外交通路网的其它项目如兴宁至汕尾高速公路、北接京九线的龙川至汕尾铁路(龙汕线)等也逐步推进。

时速达350公里的广汕高铁早已经开工。该线路总长206.2公里,自广州新塘站引出,经过增城、惠州、深汕特别合作区、海丰和城区,终点接入厦深铁路汕尾站,全线在汕尾(不包括深汕特别合作区)一共设有2个站,未来等项目建成之后,广州到汕尾将从以往的2小时压缩到40分钟左右。

另一条重磅线路深汕高铁已经列入《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预计今年会开工。按照规划,深汕高铁长126公里,总投资为380亿元,建设周期为2020至2025年。线路从深圳西丽站向东途经深圳坪山站、惠州南站,至深汕合作区赤石站后再与广汕高铁衔接。这条高铁线建成之后,汕尾到深圳将只需要20分钟左右,让汕尾直接进入大湾区一小时甚至半小时生活圈的辐射范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沿海的横向铁路线,目前规划的纵向铁路龙川至汕尾线将直接延伸到汕尾新港区,形成一个海铁联运的物流网络,这对于汕尾港的后续发展也将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汕尾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目前汕尾已经在龙汕线汕尾货运编组站预留了一片物流基地,后续将根据线路的实施进度同步推进物流基地的开发。再加上原有的厦深铁路汕尾站货运功能,这里将形成一个十字型的铁路货运网络,结合汕尾港区的发展,未来汕尾可以据此建设临港物流和商品配送中心,发展港口物流、保税物流和冷链物流,最终成为珠三角辐射粤东乃至粤北的物流枢纽。

而在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方面,汕尾方面已经确定将这条沿海旅游大动脉直接引入市区黄金海岸线,只是在具体线位方面目前还未最终确定,但无论如何,未来大湾区的游客自驾游肯定可以一路沿着海景开车直接进入市区,直接欣赏品清湖环湖的美景。

政务环境

以“店小二”服务态度帮企暖企

在汕尾硬环境不断提升的同时,一场提高软环境的活动也徐徐拉开。一个多月前,汕尾正式开展了“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提出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打造数字政务和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对企业提供“店小二”式的贴身服务。

目前,汕尾正在以“全省优秀、全国前列”的目标,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大提速,围绕“一张蓝图”、“一个窗口”、“一套机制”、“一张表单”,建立形成高效审批服务体系。改革后的项目审批系统已经设立了办事快捷通道制度,明确以“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导向,大幅压缩招商引资行政审批办事时限。

保利汕尾公司执行总经理李根平告诉南都记者,“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开展以来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实惠。特别是在最近疫情平稳后的企业复工复产阶段,各部门在企业用工、政策帮扶、生产配套等方面提供了很大帮助,“确实是以店小二的态度给企业提供服务”,这些细致的措施也让公司继续推进在建项目和未来扩大项目投资有更大的信心。

“在几年前项目一期推进的时候,因为政府部门不熟悉行业特点,中间审批的时候沟通环节较多,而现在到了项目二期就好很多了,基本上做到了无缝衔接,效果非常好”,陆丰甲湖湾电厂总工程师胡迪远告诉南都记者。

身为宁波人的他如今在汕尾已经工作生活了五年多,来这里之前因为“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这句俗话一度让他有点担心,但是亲身生活过后发现这里的民风其实远不是外界所传言的那样剽悍,“这几年我在这里买菜,从来没有发生过缺斤少两的事情,说明一个地方好不好光听传言是不够的,你得亲自来体验一番才知道。”

采写:南都记者 魏凯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