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疫病房里的“痰栓清理师”

将内窥镜深入白肺支气管,高感染风险下为新冠肺炎患者祛痰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3月22日        版次:GA08    作者:吴斌

武汉第一医院感染科病房。医护为新冠肺炎患者操作纤支镜诊疗术。不同于普通的肺炎诊疗,这项手术面临被气溶胶感染的高风险性。

通过屏幕,医护能清晰看到患者气管里的情况。

为防止气溶胶呛咳喷溅,手术前,医护会为患者盖上一层塑料膜防护。

医护通过纤支镜诊疗术,抽出患者支气管远端里的粘稠分泌物。

患者在手术后于病房中休息。

3月15日早上,武汉第一医院住院部173——由原来的神经内科病房改造而成的感染科病房里,麻醉科医生王加芳为一位新冠肺炎患者注射麻醉药品后,患者进入深睡状态。

护士为患者盖上一块透明防护膜,鼻孔处剪开一个小洞。随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菁将一根直径仅数毫米、可弯曲的内窥镜从患者鼻孔伸入,经患者的上呼吸道、主气管,进入了患者肺部的支气管。

气管里的一切被照亮,投射到显示屏上。通过屏幕,患者气管里的情况显示一清二楚。

此刻,医生们为新冠肺炎患者做的是纤支镜诊疗术。“比起为新冠肺炎患者做气管插管,我更紧张纤支镜诊疗术。”王加芳曾在一篇公众号里这样写道。

如果是普通的肺炎,医生们可以顺利地做这个诊疗。而面临新冠肺炎患者,做纤支镜检查和灌洗,可能会引发患者呛咳,数以亿计的病毒会因此从患者的气道以气溶胶的形式弥散到病房中,增加医护人员感染风险。

早前,在一线奋战多日的陈菁发现,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在治疗十几天后,核酸检测已经转阴,但CT显示肺部炎症吸收不好,病灶改善不多。陈菁很想知道——患者的气管内到底发生了什么?

陈菁找到了麻醉科。王加芳想了个办法:将平时手术室做经皮肾镜手术、关节镜手术时用的薄膜改成防护罩,在静脉麻醉后,罩住患者的头面部,防止气溶胶呛咳喷溅。

对医生而言,纤支镜的操作一方面是检查;另一方面也可以做同步的灌洗治疗,冲洗出支气管中的痰液。

第一例是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他让陈菁印象很深,虽然大气道里痰液不多,但是在远端的支气管里确实抽出来很多很黏的分泌物,“像鼻涕一样”。通过纤支镜,陈菁可以取到下呼吸道的标本,明确病毒含量、有无继发感染,还可以观察气管内有无痰栓堵塞。“如果不做纤支镜,这些只能靠推测。”目前,这些标本已经在做病理检测。里面到底是什么?如果不冲开,会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具体疗效怎样?这些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过,有一位患者在之前一直无法脱离高流量的吸氧,做了纤支镜灌洗之后,第二天换成了面罩吸氧,第三天就改成鼻导管吸氧。“此后,这位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一直维持得非常好。”陈菁说。另一位患者也在两天后的随访中表示气短症状有改善,感觉呼吸通畅了。

钟南山院士曾在一则采访中提到,重症以上新冠肺炎患者的小气管、小气道里的上皮细胞破坏比较厉害,容易造成堵塞,再就是包括肺泡、小气道里有大量的纤维素性渗出,这些液体填充,造成后面的治疗非常困难。但是现在,看到痰栓的特征后,陈菁对在新冠肺炎患者中开展纤支镜的治疗有了信心。

截至3月20日24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7800例,其中武汉市50005例。目前仍在院治疗5423例,其中重症1521例、危重症406例。

在疫情防控趋势向好的背后,像陈菁这样的“痰栓清理师”们仍坚守在抗疫病房中战斗,直到战“疫”全面胜利。

采写:南都特派武汉记者 吴斌

摄影:南都特派武汉记者 刘有志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