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黑稻稻薯项目”迎来首批提前收获

5吨广东马铃薯将上武汉方舱医院餐桌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2月20日        版次:GA05    作者:张沛

↑2月19日,在湛江市遂溪县,村民从地里提前收获粤黑合作稻稻薯项目马铃薯。

村民将马铃薯装箱,准备送往湖北。

扫码观看直播

2月9日,黑龙江望奎县的黑土地早已覆上皑皑白雪,广东遂溪县的田间却还有三五农民在忙碌。这天傍晚,身在东北的望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亚文在“粤黑稻稻薯项目”微信群里分享了一则短视频,是她心心念念的,长在遂溪水稻田里的马铃薯,藤叶生得水灵,正迎风摇曳。她很是兴奋,“马铃薯丰收在望,已确保亩产三吨,二月底开始出售!”此时的李亚文没想到,几天后她会做一个决定——提前收获首批即将满百日的土豆,送给武汉防控疫情的一线医护人员。十天后,2月19日一早,遂溪县城月镇石塘村的田间聚集了不少农户,忙着收获这批生得胖乎乎的马铃薯,装箱、封好,等待发往武汉。李亚文通过视频连线,看着这一幕,这是她实践“北薯南种”六年来最满足的日子,“咱们前线的医护人员非常辛苦,我很急切地想让他们最先吃到新鲜的土豆,献上一点心意”。20日上午,首批重达5吨的“稻稻薯”将坐着冷链物流车,奔赴武汉。这批物资将由湖北艳阳天连锁酒店接收,供应7所方舱医院的配餐。

“北薯南种”

找到遂溪这片最合适的地方

2012年,恰逢广东和黑龙江举办的一场马铃薯交流会,让李亚文萌生了冬季在广东种植马铃薯的想法。想要开垦一片新的种植地,就要面临着土地位置、人文环境、气候因素、土壤条件等问题的考验,这条路似乎走得不是那么顺畅。

此后的每年冬闲,李亚文都会有两三个月在广东村镇寻找合适土壤。但是每次考察的结果都有不够如意的地方,“我要找的这个地块,一定要是最适合的,把老百姓带出来的。”机遇的转折在2013年的秋天,李亚文走到了湛江遂溪,和洋青镇镇长庞宇有过一次接触交流后,她知道,她找到了这个最合适的地方。

第二年的春天,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李亚文发动几个老百姓来到了遂溪,租了500亩田地实验种植。面对着技术和环境上的新情况,第一年的收益很低,但至少是有了眉目。那时候的草潭镇用地还不像现在这么紧张,李亚文直接租下了4800多亩地,回到黑龙江发动了27户贫困户承包起这片土地的耕种。但是在北方大型机械化作业的环境下,南方面临着没有农机具的问题。这时,拥有国家支持农机具的龙薯联社农村合作社号召有能力管理农机具的社员,带着社里的部分器械一同南下。这样,便开始了“北薯南种”的生涯。

尝试“稻稻薯”

猫冬的东北人“冬闲”变“冬忙”

黑龙江是“马铃薯之乡”,但由于气候因素一年只能种植一季的庄稼,五月份种植,十月份秋收,“老百姓十月开始收完就没有事了,闲着没事干,”李亚文说。

在“北薯南种”逐渐稳定下来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希望把粤黑的合作向深层次引导,认为这是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可以在湛江开拓水稻地种植。一开始李亚文是有些担心的,她决定先自己试种一部分作为尝试。

于是,去年11月,望奎县龙薯联社合作社与广东省粤良种业的合作开始了,马铃薯种植增加了稻田这片新土壤,形成了粤黑合作“稻稻薯”的新模式:早造优质稻——晚造优质稻——冬种马铃薯。

合作社的1700多户农民也有了“出差”种地的新模式:冬天在湛江的基地种植,待到春天,再回黑龙江种植自己的地。眼下,合作社理事长正带领着将近20人在基地种植。通过“稻稻薯”试验示范,能够带动湛江当地的老百姓在冬天种水稻地种植马铃薯,也会带动正值冬闲的黑龙江种地大户、合作社“出差”来湛江种植水稻地马铃薯。东北老百姓冬闲变冬忙,实现水稻田从一年两茬变成一年三茬,在市场、技术、劳动力资源的利用上能够取长补短。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教授郭荣发表示,稻田冬种马铃薯和旱地相比有两个优势,首先,水稻田适应季度大,所以一般更容易满足马铃薯(的生长需要);第二,水稻田的肥率高,水稻田的马铃薯产出量,相比旱地每亩可增多500-1000公斤。“我们现在做这个基地主要是起示范带动作用,目的是做给农民学、做给农民看,到明年能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冬种马铃薯,实现水稻田从一年两种变成一年三种,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土地的效益和农民的收益。”

仅2018年,望奎县龙薯联社在遂溪县草潭镇的6700多亩基地,亩产量约2吨,年均纯利润700多万元,带动周边农民就业200余户,人均收入增加3万余元。

“网络会客室”

电话被采购商打到没电

2月14日,是李亚文第一次进入广东“保供 稳价 安心”平台的“网络会客室”直播间“带货”,在线向大家介绍粤黑合作项目稻稻薯背景和种植基地、种植技术,现场展示了马铃薯及五色香米等产品。今年54岁的她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网络直播,“不那么懂也不那么精通”,当时她也并不知道网上会有那么多网友观看、关注,“看到有那么多网友在线,当时很激动,没想到网络的作用这么大!”

她希望借由网络直播的平台,把“稻稻薯”这个项目推广出去,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好项目,“既然把老百姓带来了,就得让他挣钱,我这几年心里也是战战兢兢,害怕卖不出去,今天终于在网络直播上看到了曙光。”

一个小时里,共有5661名采购商进入会客室,直播成效显著。直播结束后,采购商们纷纷来电询问“稻稻薯”系列产品的售价和合作销售模式,“那一天有二三十个电话打过来,后来电话都被打到没电了。”通过直播,“稻稻薯”的销路更广了,价位更高了,百姓钱赚得更多了,两地老百姓的心里也更踏实了。她表示,希望在马铃薯收获的时期,把粤黑两地劳动人民的成果带出去,带动黑龙江更多的种地大户,更多的合作社过去种植水稻地马铃薯。

抢收爱心土豆

“让他们提早吃到新鲜的马铃薯”

2月18日下午,湛江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第20次会议提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首批“稻稻薯”的开工采收也吹响了复工复产的号角。19日上午,原计划于2月底收获的未满百日的马铃薯提前抢收,收获了两亩共5吨马铃薯驰援湖北,来保障奋战在湖北重点疫区一线医护人员的蔬果供应。

上午11点左右,符女士开始给田地里装好箱的马铃薯用胶带封箱,动作十分麻利。她说,自己是第一次做打包的活,“我在深圳务工,平时很少在村里。”眼下受疫情影响,深圳的工作还没复工,前一天听闻有企业招工收获土豆捐给武汉,符女士马上就报名了,“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希望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她说自己不求别的,就希望疫情能早点结束,自己能出去工作,给家里的小孩攒学费。

李亚文表示,若在半个月后收获,每亩还能增产1000到2000斤,“但是这个时候我想武汉那边疫情非常严重,咱们的医生和护士在前线很辛苦,我现在很急切地想让他们吃到我们最新鲜的土豆,献上自己的一点点爱心!”

在看到广东农产品采购商联盟的“保供 稳价 安心”行动倡议,号召农企积极驰援湖北抗疫一线的消息后,李亚文便有了想把马铃薯捐往疫情重点地区的想法。这时她让种植的老百姓挖出一段马铃薯并拍摄视频让她判断是否能够捐赠,“我一看也算够大了,不够标准,但是也可以(收获)了。”正好此时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也向其询问马铃薯的收成情况,他们俩的想法不谋而合,特别支持此次捐赠行动,“当时我不知道怎么能够发出去,对方说若是我想捐赠可以负责帮忙运输,那真是太漂亮了!”

接到三天后没有雨便可以收获的通知后,收获行动就提上了日程。虽然有些土豆确实长得还比较小,皮还特别薄,重量也不是那么标准,但是淀粉含量也已充足。“我特别着急,现在也能吃了,小点就小点吧,咱们提早送一天,让他们提早吃上新鲜的马铃薯。”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张沛 实习生:刘钰滢

摄影:南都记者 何玉帅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