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白石在广州过年时“穷”吗?

兼谈白石老人五度访羊城之旧事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2月16日        版次:GA12    作者:魏晋

齐白石《鱼》,1907年,31×16.5cm,北京画院藏。

  □ 文/魏晋

2020年1月1日,“美意延年——齐白石的艺术世界”在广州艺术博物院正式开幕,拉开为时三个月的齐白石艺术大展的序幕(可惜春节前夕受疫情影响暂闭现场观展)。展品涵盖书法、绘画、篆刻、手稿等,主要来自收藏齐白石资料最丰富的北京画院以及广州艺博院收藏的齐白石作品。

主办方称,本次展览的缘起之一,是源于111年前齐白石在广州度过1909年的春节。但说起齐白石与广州的缘分,却不只是发生在1909年。

根据齐白石口述,张次溪笔录的《白石老人自述》一书的记载,齐白石前后来过广州多次,都发生在对齐白石艺术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的“五出五归”的过程中。这段经历,他本人在自传中说:“这是我生平最可纪念的事,老来回想,也还很有余味。”齐白石与广州的往事,也值得我们回味一番。

齐白石在广州时并不“穷”

幸好,在疫情影响之前,笔者到广州艺博院观赏了大展,一饱眼福。展览现场的一段说明,这样描述齐白石在广州的境况:

齐白石40岁的时候开始远游,在1909年的时候,他在广州度过那一年的春节,那时,他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画师。时隔111年,白石老人早已名满天下,为了延续这位艺术巨匠与羊城的一段情缘,主办方特地带来了两件齐白石在广州时创作的画作……

齐白石是在1902年秋开始第一次远游,此前他从未出过远门。第一次的路程是先到西安,次年3月再到北京,5月启程到6月回到湖南。

所以,1909年他在广州时的年龄是47岁。这已是他“五出五归”的最后一次了。仅仅从齐白石自述中来看,讲他此时“名不见经传”已有些勉强,而“穷”就更难免夸张了些。

当然,齐白石当时的名气远不能与后来的如日中天相比,但已并非寂寂无名。更早些,齐白石凭自己的努力和天分,画名已名扬乡里。1900年,更是凭12幅六尺中堂“南岳全图”,一次性就从一个江西盐商那里赚取了320两银子,轰动湘潭附近各县。

而在此前的“四出四归”中,齐白石在西安、北京、南昌、桂林等地,凭借同乡之谊和作为王湘绮弟子的人脉关系,他结交了樊樊山、杨度、曾熙(农髯)、李瑞荃、汪颂年等当时名流,甚至还有后来的“革命党人”蔡锷和黄克强(黄兴)等人。除了刻印卖画,他参与雅集、听戏、欣赏古玩等活动,足见他在湖湘上层社会已有一定的名声了。

而1909年的齐白石,确实不可以用“穷”来形容他了。出身农家、当过木匠的齐白石,的确曾经穷过。即使在他赚取了盐商的320两银子之后,这笔钱被用来典租家乡梅公祠的房屋,得以搬离破旧又拥挤的星斗塘老屋,齐家的日子依然很艰辛。

但在齐白石三出三归之后,齐家的境况已大为改善。他的每一“出”,都是受邀而出,有人款待,有“束脩和旅费”,他一路教画、卖画、刻印也有不菲的收入。1903年5月,齐白石结束了西安、北京之行的“一出一归”后,带回家的一共有二千多两银子,当年是一笔巨款了,齐白石自称“可算是不虚此行”。

1906年秋,齐白石完成三出三归回到家乡后,他的经济状况早已今非昔比。因梅公祠房屋典期届满,他另在茹家冲地方买了一所旧屋和二十亩水田。《白石老人自述》中说:

我把破旧的房屋,翻盖一新,取名为寄萍堂。堂内造一书室,取名为八砚楼,名虽为楼,并非楼房,我远游时得来的八块砚石,置在室中,所以题了此名。这座房子,是我画了图样盖的,前后窗户,安上了从上海带回来的细铁丝纱,我把它称做“碧纱橱”。……邻居们看我新修了住宅,都来祝贺说“人兴财旺”!

能用“从上海带回来的细铁丝纱”搞“装修”,可见,齐白石当年的寄萍堂真可谓是豪宅,他的身家至少也算一个殷实的“小地主”了。

第一次来广东(广州)

1906年,齐白石第三次出游留在桂林的时候,他接到家中父亲来信,要他赶去广东追寻从军的四弟纯培和长子良元,因此他取道梧州,去到广州。这是他第一次踏足广州。这次短暂的广州之行,白石老人回忆中大概地说,“住在祇园寺庙内”。这似乎也是齐白石回忆数次广州之行中唯一提到居所的地方。

但考查广州当时并没有叫“祇园”的寺庙,但不久之前倒是有一个很出名的祇园大和尚。祇园和尚,法号仁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当时任华林寺住持的祗园和尚始建五百罗汉堂,至咸丰元年(1851年)落成,华林寺成为岭南为数不多的拥有五百罗汉的禅寺之一。同治五年(1866年),祗园偕弟子勤安赴京请赐《龙藏》,三年后将一万三千卷经籍请回华林寺,名动岭南。

祗园和尚得到皇帝御赐的“奉旨回山”牌匾一个,挂于华林寺内。由此推论,齐白石所说的“祇园庙宇”,所指的当是祇园和尚当过住持的华林寺。华林寺位于广州西关,当时是商贾商号“西关少爷”密集之地,为了方便卖画刻印,齐白石住在这一带是极有可能的。

到钦州后,齐白石就被同乡郭葆生留下,教郭的如夫人(小妾)画画,也为自命风雅的郭葆生代笔作画,赚了一笔润资。但齐白石此行最大的收获,应是从郭葆生那里看到并临摹了许多名家真迹,如八大山人、徐渭、金冬心等人的作品,在艺事上增进良多。

第二次来粤到广州了吗?

齐白石的第二次来粤,发生在他1907年的四出四归。在自述中,白石老人提到他应郭葆生之约,先坐轿到广西梧州,再坐轮船,转海路到达钦州。随后,“住不多久,随同葆生到了肇庆。游鼎湖山,观飞泉潭。又往高要县,游端溪,谒包公祠。”

紧接其后的自述中,齐白石并没有提到是否顺路到广州,也没有提到是如何返回广西的,而是直接提到“随军到达东兴”,即现在中越边境的广西东兴市,当时属钦州辖界。“对面是越南的芒街,过了铁桥,到了北仑河南岸,游览越南山水。野蕉数百株,映得满天都成碧色。我画了一张绿天过客图,收入借山图卷之内。”

笔者在广州艺博院的“美意延年——齐白石的艺术世界”展览现场看到,展板上整理的齐白石“五出五归”年表中,以及笔者见到的其他几个版本的白石年表中,都未明确提到1907年齐白石的第二次广东之行是否到过广州。广州艺博院公号上一篇介绍《齐白石的广州往事》的文章也说,“齐白石的第二次来粤,严格来说并不是到广州,而是到了肇庆,此次来粤发生在第一次来广州的隔年”云云,也只提到了肇庆、高要。

但笔者可以断言,齐白石此行一定到了广州。而直接的证据,就在本次“美意延年——齐白石的艺术世界”上的一幅作品上,主办方专门带来的两件齐白石作于广州的作品之一。这幅《鱼》图,标注为“1907年作,纸本墨笔,31×16.5cm,北京画院藏”。严格来说,这幅画只是齐白石众多的“草图”(齐自称稿本)之一,连印章都没有。关键是画上的款识(如图):

丁未夏,客广东省城,有持八大山人画售者。余留之,待以明日定直。越夜平明,余阴存其稿。原本百金不可得,即以归之。

“丁未夏,客广东省城”,齐白石的这句夫子自道,岂不是他这一年(1907,丁未)夏天到了广州的铁证!

从情理来分析,齐白石此次跟随郭葆生的广东之行,很可能是钦廉兵备道郭葆生来广东省城广州办公事或访亲友,顺道游览了肇庆等地。因为,齐白石在自述中讲到第一次来广州时,就讲到晚清名人之一、当时的两广总督袁海观也是湘潭人,而且是郭葆生的亲戚。郭没有理由到了肇庆而不到广州,何况从肇庆走西江水道到广州十分便利。从时间推算起来,正当是在广州漫长的夏季,“丁未夏”所言不虚。

或许是因为郭葆生公务在身,不能在广东省城多逗留,随行的齐白石在后来的回忆中也便将这次过客广州的事忽略了。但这幅临摹八大山人的《鱼》图,不单是他来了广州的证明,还留下了一个精彩掌故——广州有人持八大山人真迹向他兜售,齐白石留下说次日谈价钱,结果当晚他偷偷临摹了八大的“鱼”,第二天将原作还了回去,说不买了,如此省了至少“百金”,并颇为自得地记于稿本上。

齐白石总共五到广州

1908年,齐白石接到在广东提学使衙门任事的罗醒吾的邀请,于当年二月前往广州,并在广州住下,以卖画刻印为生。

这一次,《白石老人自述》中如此记录:

那时广州人看画,喜的是“四王”一派,我的画法,他们不很了解,求我画的人很少。惟独刻印,他们却非常夸奖我的刀法,我的润格挂了出去,求我刻印的人,每天总有十来起。因此卖艺生涯,亦不落寞。

齐白石“一出一归”在西安的时候,他主动为名士樊樊山(时任陕西臬台)刻了几方印,很受樊的欣赏。樊樊山不仅给了齐白石五十两银子作为润资,还特意替齐白石订了一个刻印的润格,并亲手写好后送给了齐白石。想必齐白石在广州时仍是用着樊樊山拟定的润格吧,每日有十来起,收入当颇为可观。这也是他当时并非“穷画家”的又一佐证。

在《白石老人自述》中,他还透露自己此番在广州参与了反清革命工作:

革命党的秘密文件,需要传递,醒吾都交给我去办理。我是假借卖画的名义,把文件夹杂在画件之内,传递得十分稳妥。

当年秋天,齐白石从广州短暂返湘,然后“我在家住了没有多久,父亲叫我往钦州接我四弟和我长子回家,又动身到了广东。”

在广州,时间来到了1909年,即齐白石自述中的“宣统元年”。“我四十七岁。在广州过了年,正月到钦州,葆生留我住过了夏天,我才带着我四弟和我长子,经广州往香港,到了香港,换乘海轮,直达上海。……”当年九月,游历了苏州、南京、江西小姑山后,回到湖南家中,结束了五出五归。

这个齐白石1909年在广州度过的春节,便正是2020年开年广州艺博院齐白石大展的缘由之一。

由齐白石口述可见,1908年至1909年,仅在他的“五出五归”之五,他先到广州-返湘-到广州过年-到钦州-经广州到香港,其间就三度到来广州。所以,在整个“五出五归”中,齐白石确切地至少到过五次广州,短则数日,长则大半年。

“好梦无由续广州”

白石老人回忆中曾提到:

在钦州到广州的路上,看见人家住的楼房,多在山坳林木深处,别有一种景趣。我回想起来,曾经做过一首诗:

好山行过屡回头,戊己连年忆粤游。

佳景至今忘不得,万山深处著高楼。

的确,壮年时的南粤之行(广东广西,当时钦州亦属广东管辖),对齐白石的艺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在此不赘。岭南风物,从荔枝到山水,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另一首诗中写道:

看山曾作天涯客,记得归家二月期。

游遍鼎湖山下路,木棉十里子规啼。

就创作题材而言,他就形成了以荔枝为代表的岭南佳果系列。齐白石喜画荔枝,寄托了他对岭南的因缘与情感。他曾在一幅荔枝图上题曰:“东坡诗:‘不辞长作岭南人。’吾亦有句云:‘再梦无由续广州。’与东坡进一层。白石。”

查《齐白石诗集》,这首《荔枝》绝句诗的全文为:

过岭全无远道愁,此行暂作快心游。

荔枝日食三千颗,好梦无由续广州。

由此也可见,白石老人后来一直对广州念念不忘!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白石老人自述》,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齐白石诗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