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深科创走廊下一站:中国硅谷

观察人士认为,“走廊”正在形成,将助力广东创新驱动发展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7年09月24日        版次:AA01    作者:

    喜 迎 十 九 大

    9月22日的省委常委会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打造成“中国硅谷”,成为全国创新发展重要一极。

    事实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自5月下旬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后,就引发广泛热议并在广深莞甚至周边城市迅速得到响应。观察人士认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已经在形成,而其对创新资源的整合和集聚作用,势必将助力广东创新驱动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广深科创走廊引发热议

    今年5月22日,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打造穗莞深科技创新走廊”。至此,“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概念迅速“走红”,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普遍观点认为,这是一条对标美国硅谷的“高速公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规划师黄斐玫和邱凯付一篇有关构建“穗-莞-深-中”科技创新走廊的文章里就建议,创建国家级“穗-莞-深-中”创新走廊,文章指出,目前这一科技创新体系的各个节点在空间规划方面均有相应定位和引导,而且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兼执行局主任、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晓强在接受南都专访时也曾提到,未来,沿广深高速将实现创新资源聚集整合,不但能够吸引国内人才、技术、资金等科技资源的聚集,也能通过香港实现国际人才、资金和技术等创新资源的聚集,实现广州、深圳、香港三地之间创新资源的联动,同时,推动创新成果向外辐射转移,逐步形成科技创新带,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圈的东半圈。所以从整个大湾区来看,广深高速不仅仅是广深科技创新的互通合作,也是整个大湾区对接国际科技创新的重要通道。

    在企业看来,广深创新走廊也起着一种凝聚力的作用,串起的是一条“超级产业链”。在这条创新走廊上,分布着一批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和潜力股企业,这些明星企业如同一颗颗珍珠,串成了一条创新“项链”。

    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义重大

    对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意义,外界也多有解读。主流观点认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打造,将有利于加速区域创新资源整合和创新要素流动,为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动力。

    近年来,广东通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截至2016年,广东全年专利授权总量25万件,全年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2万件,全省累计有效发明专利量超过16万件,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占各类创新型企业的三成以上,总量居全国第一。

    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看来,以广深为核心的珠江东岸地区,在城市、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已经逐步形成紧密联系的一体化区域。而这个区域整体已经形成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其中,大企业在专利申请等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并主要集聚在广深两大城市,中小企业则主要分布在广深高速沿线等制造业集聚区。通过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促进资源的整合和打通,将完成一个“互补”的作用。

    除了对广东自身不言而喻的意义,“广深科技走廊”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被认为同样重要。

    “经过三十年的‘竞合’作用,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已经出现横向分工迹象,特别是广州和深圳两个中心城市。”马向明认为,珠三角产业升级涉及城市间协同合作问题,过去“前店后厂”的垂直分工形式已经不太可能继续,需要更多走向横向协作,而创新走廊就是一种横向协作的方式。

    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对珠三角来说是促进产业升级转型、走向世界级城市群的主要举措。任何世界级城市群都是服务业占主导,但对珠三角来说,还是由制造业衍生出服务业,所以科技创新是一个必然出路。

    广深科创走廊正在形成

    对广东省而言,提出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有需要亦有条件。

    深圳、东莞加上广州东部,总面积达8000多平方公里。以占珠三角15%的面积,承担了珠三角近六成的地区生产总值,特别是在创新经济方面已有良好的创新基础,聚集了广东六成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目前广州、深圳、东莞形成了产业高度集聚的走廊。这看起来是个地理现象,其实不是地理现象。实际上是文化、人才、产业高度集聚,现在广东省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也是基于这条走廊已有雏形和正在形成。

    “世界上有几条重要的高速公路,像硅谷的101高速公路、波士顿的128高速公路等,创新的要素沿着这条路组合,形成了创新的集群。”在郭万达看来。“所谓走廊就是产业集聚在这里,创新的要素集聚在这里,沿着这条路发展了很多企业,形成了创新的集群。有大学的集聚,像广州;有制造的集聚,像东莞;深圳既是制造的集聚,又是金融的集聚,未来也是人才的集聚,这样就形成了创新的集聚和创新的生态链。”

    目前,广深两大城市之间形成的这条科技创新走廊超过一百公里长,分布着一批行业领先的企业,8家本土世界500强企业扎根于此。华为、腾讯、中兴、大疆、OPPO、vivo等全球知名企业在此茁壮成长。

    合理配置创新资源要素

    广深之间的通道远不止107国道,还有广深高速、广深铁路、广深沿江高速等,它们连接广深,贯穿珠三角东岸,形成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大背景。“如果生产要素和基础设施便利,这条走廊就会发展的很快。”郭万达说。

    8月24日,广东省科技厅、住建厅组织召开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座谈会。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刘炜在会上指出,要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打造成为我省创新驱动发展的特区。要强化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摸清广州、深圳、东莞三市的产业发展情况,围绕产业链需求,配置创新链、资金链,并不断优化政策供给。要注重存量优化、增量集聚。在不断优化创新走廊周边创新资源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集聚人才、大学、创新平台、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资源。要实现省级统筹、资源共享。强化省里对创新资源配置的统筹力度,推进三市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平台、产业载体的共建共享。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人才也至关重要。“科技创新人才有一个特点,就是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较高。”马向明认为,旧金山外缘就有一些环境比较好、生活成本相对低的地方。反观珠三角现在的状况,广州、深圳的中心区房价高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中心区为核心向外缘递减。创新走廊就是要打破这种递减的方式,让中心区外缘的公共服务也上去,形成高品质的服务和生活环境。

    统筹:南都记者 孙天明

    采写:南都记者 张兴旺 傅静怡 程思炜

手机看报